流动的自我,整体的负责-我看完形治疗

2014-11-01 18:36:19560

 
导读
 
完形疗法是由十九世纪流行的存在主义与完形心理学导出的一派心理治疗法。存在主义注重人如何去经验(Experience)自己当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学讨论人如何去“知觉(Awareness)“本身目前的存在,并认为“行为仍有组织的、统整的整体,而非特殊分离的部份“。完形治疗的始祖皮尔斯(Frederick S. Perls,1893-1970)取其精义以为:“有机体是一整体,具有统整的功能,身体、心理及心灵是同时存在的。 “并兼采各种心理理论。
 
 
完形治疗基本的假设
 
完形相信人的不快乐、虚弱、没有功能来自于对自我/外界的觉察被干扰、阻断。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外界之间或之内没有良好的接触,因此个人对此两者共同形成的整体没有全面的感知,是一种被局限而不自知的流动过程。
 
同时完形相信个人有求整体适应的一股动力,即追求完整的先天倾向。这种追求完整接触以作出良好的能量能源,有效调适行动的先天倾向,正是人可以成长及顺利适应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之所以会被个人限制、禁用,或是使用许多不适当的防卫方式去避免觉察,是因为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许多的需求无法被满足,或是会被批判、处罚、告诫。这些寻求需要的过程被强迫中断,成为未竟事务(未完成事件)纠结在人的感知背景之中。同时个人在面对环境时因为无法满足需求而只好采取将权威内摄,将攻击的欲望回摄、将不被社会接受的欲望投射出去⋯等等的方式,要求自己不作觉察,对自己的需要采取抽离、否认、漠视的态度。
 
 
治疗方式及治疗关系
 
完形治疗的目的,就是透过实验、练习、专注⋯等等方式,重新刺激个案去体验那些被隔绝、忽略的经验,并且透过投射、角色扮演、对话的方式,重新去整合这些新发掘的经验。
 
但是,这样重新去面对长久被禁绝、被排拒的经验,并不是完全愉快容易的。个案会经历各种痛苦及停滞的整合历程,因此咨询或治疗关系会非常重要。治疗者除了必须支持鼓励个案走完整个历程、引导个案扩大觉察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以一个真诚觉察的人的身份,去示范成为去除角色、真诚体验的人。透过与治疗者的真实互动,个案也就在体验与别人、与世界真实互动,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认知、情绪、身体的关系
 
完形既然强调的是真诚的觉察,也就希望个案或治疗者不会过度被固着的认知所干扰。因为过去的认知可能简化固着了对世界的认识,也可能包含了许多的内摄或投射等防卫的思想。更重要的,不管过去对世界的认知为何,它都不能追得上此时此刻所感知的新体验。
 
也因此,Perls(完型治疗技术创始人)才会有类似「放下头脑、用你的感觉」的说词。这不是否认认知的重要性,而是要避免人们用每天习惯使用的认知,去固化了每个时刻的新体验。也就是要试着放下结构性的思考,以体验过程的方式来认识世界与自我。
 
 
历程
 
这也是为什么,必须以流动、能量、变化、过程等等角度来看待学习完形治疗的原因。因为若治疗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无法放下原先结构化、认知模式的完形理论,他在治疗的过程中无法跟上个案的体验流动,也无法给个案不同日常的新体验。治疗者会成为另外一个充满意见和意图的人,对需要重新恢复自由流动的人没有太大帮助。
 
 
情绪工作
 
为了放下固着的认知模式,治疗者会引导个案去专注在情绪上,去辨识、指出那些往常不被重视的情绪,并且停留在情绪上,去感受情绪的质地、触感,使得情绪不需要再被认知所定义、宰制,而与认知站在同等的地位,帮助个人去觉察自我与世界间的关系。
 
 
身体工作
 
同样的,藉由引导个案去感受身体的感觉,专注在身体各部分的状态,也是帮助个案重新去提升身体感觉的地位。包括邀请个案去动作、表演、实践一些想法或画面,甚或按摩刺激个案的身体,提醒他去注意自己僵硬的部份,都是同样的目的。
 
整合的自我
 
从身体的专注、运动中,个案更容易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与对周围事件的态度。同时,在情绪的体验中,个案也能去发现自己的身体如何在反应或堆积自己的情绪。在这些经验之后,个案还是会使用认知的功能去整理自己在身体及情绪工作中产生的新体验,并直觉性地将重要的未竟事件、自己的认知、自己的体验连结起来。只是,这样的认知已经不再只是思想、逻辑上的切割事实,而是动员身体、情绪、认知、灵性的一种整合性的了悟。
 
真诚的关系
 
当个案逐渐体验、觉察、并整合这种的经验后,他因此能更去接触生命里每时每刻的过程。不再是以僵化的模式去应对,也不再忽略自己与外界许多的讯息,而让许多重大的事件在背景中不断地扰乱自我。在人际关系中,他人-我之间的关系,不再只是角色的扮演,别人也不再是我投射需要的对象,而是一个跟我一样有许多体验和了解的人。个案会试着不用过去的经验和想法去猜测设定别人的感知,而能将治疗过程中的关系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他能够去经验与人互动的每时每刻,觉察彼此互动的过程,由此他与别人之间的互动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整体,而不是僵化固着的关系。
 
 
界限与人际接触
 
从此,个人是自由地去体验世界,觉察感知,决定想法及行动,成为一个自由真诚的人。所以他也要为自己的想法感受及作为负责任,不能再把自己的决定视为不得已、将自己的感受视为别人的责任。与此相当的是,一个追求完形的个人也不该将别人的需求及感受视为自己的责任。如此建立清楚的界限才能达到真实的接触,这看来矛盾的说法确是在完形中重要的原则。
 
整体的责任观
 
不过值得强调的是,这样的态度不应该被误认为个人可以完全不管别人,随意地为所欲为。引用完形治疗的实践一书所说:「⋯所谓自我的责任其实应当包含对其他那些与我们共享世界的人的责任。」也就是说,一个人觉察整体的范围应该包含所有会与个人相互影响的个体,因为所有的这些个体都与个人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不断进行的自我
 
如此看来,完形取向中的「自我」并非如同心理动力取向中的一个「协调者」的角色,而是一股动态的负责力量。这样的力量是可以超越所谓的超我限制、现实的局限,进而不断地在主动决定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就是完形治疗的根本,如果不相信这样的力量,从事完形治疗的行动,也就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但以我个人的信仰来说,我认为将神的位格(生命中心)也考虑进整体观之中,会更加完整。而我还在思考,这样的信仰与完形的人本主义思想,有没有可能整合在我的自我之中。
 
 
完形治疗的目标是促使个体的成长和成熟。帮助当事人增强觉察能力和接触能力,通过觉察了解环境,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达到人格统整。它强调指导当事人在当下意识中进行创造性活动,促进情感、知觉、思想和行为的整合。尤其要体验或重新经历未竟事务,接受先前被否定的经验,勇于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
 
完形治疗常用的技术有热椅子、心理剧、梦的整合、行为指导等。在1879计划中,完形治疗属于基础理论与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课,由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萧文教授担任主讲。
 
 
 
文/ 赵庭正 1879俱乐部(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